<address id="1lhtr"><listing id="1lhtr"></listing></address>

<noframes id="1lhtr">
<span id="1lhtr"><th id="1lhtr"><th id="1lhtr"></th></th></span><noframes id="1lhtr">
    <noframes id="1lhtr"><form id="1lhtr"></form>

    <address id="1lhtr"></address>

    <address id="1lhtr"><th id="1lhtr"><th id="1lhtr"></th></th></address>

      (禮)字典解釋


      拼音:

      繁體:

      筆畫:18

      五行:

      部首:

      1. 社會生活中,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:婚~。喪(sāng)~。典~。

      2.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:~教(jiào)?!???思簭汀?。

      3. 表示尊敬的態度和動作:~讓?!??!潯!型鶃?。先~后兵。

      4. 表示慶賀、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:~物。~金。獻~。

      5. 古書名,《禮記》的簡稱。

      6. 姓。

      〈動〉

      1. (會意。從示,從豊( lǐ)。“豊”是行禮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義:舉行儀禮,祭神求福)

      2. 同本義 [offer sacrificer to gods]

        禮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?!墩f文》

        脩五禮。——《虞書》。馬注:“吉、兇、軍、兵、嘉也。”

        脩六禮以節民性。六禮:冠、昏、喪、祭、鄉、相見?!抖Y記·王制》

        夫禮,天之經也,地之義也,民之行也?!蹲髠鳌ふ压迥辍?/p>

        冠、婚、朝、聘、喪、祭、賓主、鄉飲酒、軍旅此之謂九禮?!洞蟠鞫Y記·本命》

        邀見講鈞禮?!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
        設九賓禮于廷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
      3. 又如:禮神(祭神);禮祠(以禮祭祀);禮誦(禮佛誦經);禮佛(頂禮于佛;拜佛)

      4. 表示敬意;尊敬 [respect]

        色愈恭,禮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復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
      5. 又如:禮交(以禮相交接);禮待(以禮相待);禮陳(以禮陳說);禮新(禮待新來者)

      6. 禮拜,頂禮膜拜 [worship]

        暗與山僧別,低頭禮白云?!畎住肚锲指琛?/p>

      7. 又如:禮揖(行禮作揖)

      8. 禮遇;厚待 [courteous reception]

        禮天下之奇才?!巍?蘇洵《六國論》

        信而禮之?!鳌?顧炎武《復庵記》

        敬賢禮士?!顿Y治通鑒》

      9. 又如:禮任(禮遇信任);禮異(特殊禮遇);禮案(掌管官妓樂籍的部門;亦作“樂案”。官妓樂籍檔案)

      〈名〉

      1. 禮節 [courtesy]

        禮節甚倨。(傲慢。)——《史記》

      2. 又如:軍禮(軍人的禮節);回禮(回答別人的敬禮);禮闈(指會試。因由禮部主持,故稱);禮憲(禮儀和法令);禮檢(指合乎禮儀的品行);禮職(指有關禮儀之職務);禮門(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);禮度(猶禮法。禮儀法度)

      3. 禮法;等級社會的典章制度,規定社會行為的規范、傳統習慣 [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]

        導之以德,齊之以禮。——《論語·為政》

      4. 又如:禮防(指禮法。謂禮之禁亂,猶防之止水);禮典(禮法);禮宗(指婦女守禮而可為人師法者);禮則(禮法,禮制)

      5. 禮儀 [ceremony]

        卒廷見相如,畢禮而歸之。——《史記》

      6. 又如:喪禮;禮記(書名。西漢戴圣編,內容為先秦各家有關禮儀的論著);禮體(禮儀,體統);禮上(官員上任交替);禮裝(禮衣;禮服)

      7. 禮物 [gift]

        及受禮,唯酒一斗、鹿肉一柈?!稌x書·陸納傳》

      8. 又如:財禮(彩禮。定婚時男家送給女家的財物);禮券(用以代禮物之券)

      9. 禮貌 [courtesy;etiquette;manness]

        則是無禮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

        輕而無禮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
      10. 無禮則脫。

        秦則無禮。

      11. 禮文;禮書 [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]

        儒以詩禮發冢?!肚f子·外物》

        禮者,禮經也?!抖Y記》注

      12. 又如:禮志(言禮之書);禮書(古代記禮法之書);禮傳(指禮書);禮經(古代講禮節的經典);禮學(禮經;禮書之家)

      13. 通“體”( tǐ)。身體 [body]

        采葑采菲,無以下禮。——《韓詩外傳·卷九》

      1. 禮拜 lǐ bài

      2. 禮拜 lǐ bài

      3. 禮拜堂 lǐ bài táng

        [chapel;church] 教堂

      4. 禮拜天 lǐ bài tiān

        [Sunday][口]∶星期日(基督教新教謂基督耶穌在該日復活,故拜上帝禮儀多在此日進行)。也叫禮拜日

      5. 禮賓官 lǐ bīn guān

        [protocol officer;master of ceremonies] 見典禮官

      6. 禮賓司 lǐ bīn sī

        [the Protocol Department; office of protocol] 政府中專管迎賓儀式的部門

      7. 禮部 lǐ bù

        [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] 官署名,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,掌禮樂、祭祀、封建、宴樂文學校貢舉的政令

      8. 禮單 lǐ dān

        [list of gifts] 載明禮物的帖單

      9. 禮服 lǐ fú

        [ceremonial dress (robe);formal attire;glad rags; full dress; war paint] 在莊重的場合或舉行儀式時穿的服裝,如晚禮服

      10. 禮官 lǐ guān

        [protocol officer] 主管禮儀的官

        禮官則表賀。--《明史》

      11. 禮花 lǐ huā

        [fireworks displayed at celebrations] 大型、隆重慶典活動中施放的煙火

      12. 禮記 lǐ jì

        [Li Ji(Book of Rites)] 中國儒家經典之一。是戰國至漢初儒家禮儀論著的總集。內容包括禮制和儒家哲學兩部分,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、文物制度、典禮、祭祀、教育、音樂和儒家學說的重要參考書?!稘h書.藝文志》著錄131篇,西漢戴德刪為85篇,名《大戴禮記》。他的侄子戴圣又刪為49篇,名《小戴禮記》,收入十三經中。其中《中庸》、《大學》、《禮運》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學著作,對后世影響很大

      13. 禮教 lǐ jiào

        [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] 禮儀教化

      14. 禮節 lǐ jié

        [courtesy;etiquette;ceremony] 禮儀規矩

        教皇授職儀式上的禮節

      15. 禮金 lǐ jīn

        [monetary gifts] 送禮的現金

      16. 禮帽 lǐ mào

        [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] 舉行典禮時所用之帽,與禮服同用

      17. 禮炮 lǐ pào

        [salvo;gun salute; saluting gun] 舉行隆重慶典或歡迎貴賓表示敬禮時所放的炮

      18. 禮品 lǐ pǐn

        [gift;present] 送禮用的物品

      19. 禮聘 lǐ pìn

        [invite or engage sb.in a polite,respectful way; courteously invite] 以尊敬的方式聘請

      20. 禮器 lǐ qì

        [sacrificial vessel; ritual article] 古時祭祀用的各種器物,如鼎、簋、觚、鐘等

      21. 禮讓 lǐ ràng

        [give precedence to sb.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;comity] 守禮謙讓

      22. 禮尚往來 lǐ shàng wǎng lái

        尚:注重。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?,F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。

      23. 禮數 lǐ shù

        [courtesy;etiquette] [口]∶禮節;禮貌的等級

        污了禮數,怕人笑話。--曹雪芹《紅樓夢》

      24. 禮俗 lǐ sú

        [etiquette and custom] 禮儀習俗,指婚喪、祭祀、交往等各種場合的禮節

      25. 禮堂 lǐ táng

        [auditorium; assembly hall] 舉行典禮或集會的廳堂

      26. 禮帖 lǐ tiě

        [list of gifts] 猶禮單。指請柬

      27. 禮物 lǐ wù

        [gift; contribution; donation; present; tribute]∶贈送給人的物品

      28. 禮賢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

        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,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。

      29. 禮儀 lǐ yí

        [etiquett;rite; ritual] 禮節和儀式

      30. 禮義 lǐ yì

        [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]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,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,合于這些的做法即為義

       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。--《孟子.告子上》

      31. 禮義廉恥 lǐ yì lián chǐ

       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,義為行動準繩,廉為廉潔方正,恥為有知恥之心。指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。

      32. 禮遇 lǐ yù

        [courteous reception; treat with courtesy] 以禮相待

        受到禮遇

      33. 禮贊 lǐ zàn

        [praise respectfully] 以崇敬的心情稱贊表揚

        白楊禮贊

      34. 禮則 lǐ zé

        [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] 禮儀的準則;禮法

      35. 禮制 lǐ zhì

        [social institutions,set of etiquette] 禮儀制度

      36. 禮治 lǐ zhì

        [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; rule of the rites] 以禮儀制度和道德為準則,統治人民、處理國事,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張

      中夏易經起名網(營業執照)

      電話:13519481313

      Q Q:650935

      微信:18893801391

      郵箱:650935@qq.com

      網址:www.zhxia.net

      起名微信
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